王依依三弦独奏音乐会的回响
5月26日晚,王依依三弦独奏音乐会在音乐厅上演,《江南春》《蚕花曲》《话今昔》等11部名曲被音乐系中专学生王依依精彩演绎,令应邀前来观看的中央音乐学院、中国音乐学院、天津音乐学院等名校的知名教授们震撼了,他们评价说:“附中学生能开如此独奏会,非常不容易,了不起!”演奏者舞动的手法、灵动的眼神、丰富的表情,时而浑厚低沉、时而柔和甜美、时而明亮粗犷的旋律,跨越古今、融汇中外、贯通南北的乐章,美不胜收,久久回荡于听众心中。我们不禁要问:一个高二学生为何能够如此娴熟地驾驭众多不同风格的高难度曲目?我想其中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:
其一,操千剑而后识器,观千曲而后晓声。古人云:十年磨一剑。王依依同学从五岁学古筝起,到如今她的这支“剑”磨了已不止十年。尤其是进入浙艺院师从姜水林老师学习三弦五年来,一个文静的女孩子因三弦而痴狂,指间与琴弦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摩擦与碰撞。其二,乐在耳声在目容,声容选和六乐备。音乐的外在表现离不开演奏者内心对乐曲意境的体悟。王依依不但专业好,文化学习也一直名列前茅。她的弹奏能达到心神合一、乐藏于心的境地,自然离不开她文化理论所基奠的学养。其三,以乐化人,乐以载道。王依依的进步更离不开姜水林老师的精心培育。此次音乐会姜老师为王依依量身定作了《乐韵》等曲目。姜老师秉承“以乐化人、乐以载道”的育人宗旨,遵循“自己动笔、丰衣足食”的创作原则,为国家培养了几代三弦演奏家。作为曾经轰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世界顶级三弦演奏家,他不图钱、不图名,能教学并看到学生进步是他最大的快慰。
艺术教育也像接力跑一样,需要传承,更需要创新。姜老师说他永远忘不了林国荣书记的话:“这么好的三弦,您要多给学院培养优秀的三弦后生。”浙艺院只是个加油站或者说是新的起跑线。在这个舞台上,因有无数像姜水林老师这样无私奉献的老专家们的传、帮、带,三弦民乐的南方复兴想来不会太久远。愿更多的乐者学习三弦,将民乐三弦发扬光大。